412  

人生謝幕前,你想完成什麼心願?90多歲老爺爺長年獨居,因心臟衰竭、糖尿病身體虛弱、生命已到末期;他只有一個心願,便是在臨終前找到回家的路、祭拜祖先,走完人生最後一程。昨日由大悲學苑、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及佛教蓮花基金會舉辦「2016社區安寧靈性關懷研討會」,探討從國際安寧療護現況看台灣發展可能性、分享台北市社區安寧療護經驗、靈性照顧等主題。回想起這名年邁的老爺爺,北市聯醫總院長黃勝堅說,爺爺因年輕犯了罪,被趕出家門沒再回家、一人獨自老去,直到安寧療護團隊替他尋覓,他坐著輪椅終於回到基隆老家,兄弟姊妹卻都不在了,他拿著香祭拜祖先失聲痛哭。黃勝堅說,國內安寧療護以住院病人為大宗,「但就算光鮮亮麗的台北城,也有很多失能者出不來。」居住在偏鄉、行動不便、獨居長者多僅能仰賴醫師主動出擊,走向社區居家安寧;但台灣的社區安寧涵蓋率低,在癌末病人外的慢性肝病肝硬化、心臟衰竭與肺病等非癌症末期病人普及率較低。相較全球「死亡品質」第一的英國,部立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暨安寧療護團隊主任翁益強表示,英國社區安寧療護已成主體,不是安寧「病房」而是安寧「院」,安寧院所多為獨立型或基金會支持成立,會定期舉辦夜遊、高空彈跳等活動讓社區接觸安寧療護概念,順勢募款並與健保資源雙管齊下,近一半經費都靠社區捐款募集。國內安寧療護1990年在淡水馬偕醫院成立第一個安寧病房,健保6年後陸續推動安寧居家、安寧住院與安寧共同照護逾20年;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,去年選擇安寧居家與社區療護共7千661人,5年來成長6成。但在長照2.0著力在地老化下,翁益強說,長照資源如何與社區安寧結合,增加善終機會雖勢在必行,但目前長照政策實質內涵尚不清楚,除了提高醫院、基層診所醫師走出醫院、投入社區的健保給付誘因外,待長照成熟應訓練社區個案管理師具安寧療護基礎,提供家屬意見、引入資源。安寧療護讓步入生命末期的病人,不再有過多的無效醫療,而是享受善終,協助完成在世的最後心願。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
3653DDB93CB3DE4C
arrow
arrow

    ytjumt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